“禮讓斑馬線”,儼然成了邕城一張靚麗“名片”。 记者周志英 摄
道路寬敞了、住進新房了、車輛文明禮讓行人、志願者主動服務……近年來,我市以文明城市創建爲契機,不斷改善城市環境,提升文明素質,把爲民、利民、惠民的要求體現在創城工作的方方面面,讓羣衆共享創建成果。
获益
——“生活方便多了”
近年來,南寧的市容環境不斷提升、交通基礎設施不斷完善,特別是去年完成改造提升的民族大道有效增強了交通通行能力和保障能力,滿足道路沿線羣衆的公共服務需求,進一步提升了南寧的城市形象與品位。
市民陳先生告訴記者:“由於路面不暢通,以前上班都不會考慮走民族大道,現在走民族大道真的很方便,從家裏開車到公司也就20分鐘左右的時間。”採訪中,多數市民和陳先生一樣有着同樣的感受:城市道路四通八達,寬敞且便捷。
如果說民族大道的改造提升,實實在在地讓南寧百姓的出行更加便利,那麼住進高大上的小區,則讓許多“老南寧”體會到實實在在的獲得感。
63歲的鄧鳳琴原本居住在柳沙三興村,近年來得益於政府的土地徵遷政策,當時響應國家獨生子女政策的她,除了在三興花園分到部分土地,還得到了一套上百平方米的鳳嶺佳園指標房。
回憶起以前的居住條件,鄧鳳琴連連皺眉。“以前的房子都是自己建的,而且村民建房沒有規劃,整個村看上去又髒又亂。現在住在小區裏,綠化設施好,家裏又清爽又漂亮,而且還是住在鳳嶺片區,出行、生活都方便多了。”鄧鳳琴說,住在寬敞的新房裏,她常常笑得合不攏嘴。
自豪
——“文明氛围浓厚”
如今一說到南寧,繞不開的一個話題是私家車和公交車的文明禮讓。人們常說,文明出行是一個城市文明環境的指標。南寧禮讓斑馬線活動開展至今已有5個年頭,這個活動不僅讓南寧贏得讚譽,也爲城市增添了文明的底氣。
年近70歲的市民張金榮告訴記者,每天他都會到人民公園晨練,他說:“以前過馬路都是人躲着車,現在這種現象沒有了,車都停在斑馬線前等我們過馬路,我們老人家出行也放心多了。”讓張金榮津津樂道的還不止這些,坐公交車有人主動讓座,出門買東西哪怕是在小賣部人們都自覺排隊……“現在南寧的文明氛圍很濃厚。”他說。
爲了營造良好的出行環境,我市今年繼續對禮讓斑馬線活動進行五個方面的拓展和延伸,升級爲“五個禮讓”,即斑馬線前講禮讓、行車會車講禮讓、有序排隊講禮讓、乘坐公交講禮讓、乘坐電梯講禮讓。隨着文明禮讓活動的深入開展,人們日常出行、生活隨處都能感受到禮讓帶來的舒適。
信心
——“为服务好东博会出一份力”
“welcome to nanning!”在廣西老年大學,洪亮整齊的聲音一遍遍重複着。這個英語口語班已經開班將近2個月,學生也比較特殊,都是退休的老職工老幹部。所謂老驥伏櫪,年過半百的老人之所以如此賣力地學英語,是因爲他們有着共同的心願——在今年東博會舉辦前,掌握一些基本的英語口語。
“我哪怕只學會了幾句,在碰到老外時,能幫他們指個路,能爲服務好東博會出一份力,也覺得滿足了。”在老年大學學習的李奶奶說,她沒有任何英語基礎,學得有些吃力,但她心中熱情滿滿。
這種動力的來源,是南寧人“當好東道主”的熱切願望。志願服務構建了南寧的文明環境,同時也營造了良好的城市氛圍。每一年,參與到東博會的志願者成千上萬,“置身於服務東博會的大環境中,不但提高了我的專業知識,同時也提高了我的綜合能力。”來自廣西民族大學的學生徐娟表示,東博會讓她站在更高的平臺上學習和增長見識,而參與志願服務,就是爲南寧營造良好的文明環境,讓更多的外地人、外國人看到南寧的文明、進步與熱情。
登錄
還沒賬號?立即註冊
點擊頭像快速登錄
請輸入驗證碼